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自治区民委组织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依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围绕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感悟、抓落实,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铸牢基地高质量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动员、总部署。内蒙古大学将紧紧围绕党中央部署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基地建设为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实体化建设研究基地,制定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三年建设规划》等系列制度文件,基地主任由校党委书记兼任,成立由郝时远、麻国庆等10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配有专职研究人员2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70%)、兼职人员50余名。基地拥有419㎡的独立办公和科研场地,实施单独划拨经费管理,学校已累计投入600余万元用于保障基地日常运行。
二、决策咨询进一步聚焦。基地聚焦服务决策,推进成果转化,着力解决民族工作领域党和政府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累计有10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收入中央统战部主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成果选编》1篇,收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实践编委会编《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实践》1篇,被自治区和各盟市、旗县党委、政府采纳的咨询报告53篇。
三、理论研究进一步突破。围绕我区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重大基础性问题开展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33项。出版专著30余部,刊发学术论文150余篇,理论文章20余篇。其中编写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十卷本)获得“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优秀学术成果奖提名奖,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3项。
四、人才培养进一步系统。在基地设立硕、博士研究生独立招生单位,按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三个方向招生。2020年以来,基地共招收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50人。
内蒙古大学将推动跨学科协同创新、产出更多高水平决策咨询报告、不断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努力成为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平台,形成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民族工作智库。